52 解開包袱


52 解開包袱



現在來說明,當我們已經將--一切都是平等一體,於是唯有做對全體最佳利益的事物,等同於我們必須先將自己整體照顧到最好的大原則做為指導方針後,我們要去解構的和領悟的是什麼? 有些什麼方法去看? --我們要解構的,是不符合現實的心智邏輯,不相干的心智連結,然後在大原則中領悟到特定事件的實際面並活出更好人生。心智的邏輯和不相干連結,是我們只是經由片面的現實世界,由狹窄的視角中,做出的誤導自己的結論/評斷並生產有關的情緒能量,所以我們在解構中,是要拿掉那片段的結論和價值觀,因此釋放我們的情緒負擔,用最寬廣的視野來讓自己可以看見得更全面,於是才能使用有效的解決方式,或著為自己創造當刻的生活。

當我使用單一的刺激點去連結到一個結論而有情緒時。例如,當老闆給我的工作似乎比同職位的同事更多時,我認為老闆不公平而有情緒。首先,我知道我一旦停駐在一個自己內部的情緒衝突之中,那便是我自己有了狀況,那會是因為我沒有看見全部的情形,便是那瞎子摸象的故事,我只看見其中的一部分而製造了對立,其實是我在我的內部先有了兩極的觀點,所以我要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就要去盡量看到事情的全部。前面也有說到,我們可以開始問自己問題去書寫出心智的所有內容並找到出發點,例如我從中找到了更多相關的內在對話和情緒,也發現其中一個價值觀和關鍵文字是公平,於是要幫自己解構和定義這些字。

但在說明如何重新定義文字之前,我們也需要去解構那些所有的心智反應連結,心智反應就是那些內部的想法、情緒、畫面、想像、記憶等等,因為那些是一些和真實發生的事件不相干的事物,而那些不相干的,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多餘負擔,是我們要去解開的連結,清理掉了這些連結,我們才有可能回到真實的邏輯的生活中。例如在這個例子中有這個結論: “老闆不公平。但實際上老闆分配這份工作,和不公平並不相干,因為實際上,我們若更貼近這個事件來描述,其實是老闆分配了不同的事情給我們,而他給了我看起來份量較多的工作。而至於這個事件對自己有沒有影響,就要進一步的去查看自己對於工作的整體需求和目標才是實際的。

如果在當中希望自己的工作份量少一些,或者發現若要做完這些分量是吃力的,那麼才要為自己去進一步的解決問題。這才是在對齊物質現實中生活的實際情形。而其實裡面的比較工作分量後的結論,以及憤怒或忌妒或受害的情緒,則往往是不實的情況。因為這當中會牽涉到的層面實在太多,卻是自己一時看不到的,例如老闆和同事的成長和工作背景,老闆做決策所考慮的所有脈絡和經驗和歷史,老闆與同事間發生過什麼事件和經驗,自己對於兩份工作內容的了解程度,自己對於當中所有人的工作潛力的了解,自己對於自己的一切心智設計和記憶的覺知程度,以及自己和這家公司有關的一切關係的了解如果這些我們都沒有去深入知曉,我們如何判斷和比較這個工作的給予是否公平? 甚至這個比較本身是不會有結論和意義的。而在這些所有的層面中,了解自己的心智結構和經驗這一層面,才是最有可能也最直接的,而且是一切問題解決的源頭。

所以這也是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幫助我們了解,我們的心智太容易利用我們過去填充在自己裡面的知識和經驗和價值觀來毫無現實根據的去評判一件事情然後立即的給予結論。而因此如果我們真的是活在物質現實當中,我們將會更加的謙卑和尊重一切,然後在實際的問題中尋求解決方案。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幫助自己看見更多其實沒有看見的東西,例如,我會要求自己去觀察和蒐集例如事件的真實客觀的貼近現實的描述其實是什麼;我不了解和可以蒐集的事情有沒有去親自求證或詢問;相關事件的其他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站在所有當事人的角度去看事情;自己平時怎麼使用這個邏輯和價值觀來評斷自己;自己在這事件裡面的慾望和恐懼是什麼;實際解決問題可以有多少種方式等等的儘可能的各種角度來讓自己實際的擴展自己的視野。而這些更寬廣的看見和理解,就是我們如何可以儘量解構和釋放不相干和非邏輯的價值觀和能量,然後在領悟中協助和支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謝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