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霧中人生

17 霧中人生



記得在美國唸書的時候,有一位社會心理學的老師將社會建構論說到一個極端,他相信一切都是我們人的思想建構出來的,那時我聽得很奇怪,反問了他那麼眼前的桌子是真是假,我沒聽清楚他怎回答,一方面也是我英文不佳,哈,但是這位老師後來竟很怕我,那時我的生活其實過得相當緊張,在台灣念大學時認為科學主流說的心理學很狹隘,到了美國念現象學和歐陸哲學的心理學,還是有那麼多疑問,我自己也懷疑我自己是為反對而反對,加上情緒攪和在其中,回到台灣後我開始妥協一切的說法,最後接觸靈性的時候,竟越來越不確定真相到底為何,印象很深刻的是看到某個論點說,如果地球某處的一棵大樹倒了,如果沒有任何人看到了,那麼這個大樹倒的事情到底存不存在,而竟有說法是不存在?

後來了解到了心智意識系統的真相之後,我終於可以將一切都整理清晰了,而我們人類,其實一直都活在兩個世界裡面。一個是真實的物質現實世界,一個是並不真實而反覆波動的心智現實。現在把他們說清楚些。所謂的物質世界,就是我們所知的地球、以及地球上面所有肉眼看得見的大自然、動植物、人類,和其他所有的實質的物質,也包括陽光空氣水。人類在地球上的物質現實中的生活佔據著一定的時空,由生到死,一個時空接著一個時空,一個呼吸接著一個呼吸,一個步伐一個步伐的走完這個過程,我們在其中創造我們各自的人生生活,在這個物質身體的步調中,是永恆的穩定和可信的。

然而我們還具備了心智世界。心智相對於物質身體,是一個跨次元的現實,是看不見的能量性質,原本這個平台的基礎結構可以提供我們語言和智能以供生活運作,但是這個裝置裡面有許多額外的成分和性質卻令我們過多的活在另一個虛擬的世界中,那便是我們的思想運作方式和情緒感受能量體以及記憶之間的關係,這個如同複雜的程式設計體系的一個特性就是兩極化,每個正負兩極價值的思想帶著正負兩極情緒/感受能量,會讓我們不斷地藉由物質現實世界的人事時地物,如同刺激,引發正負的評價和感覺,然後不斷的循環又循環,於是原本客觀平衡而包容一切的物質現實透過心智過濾之後,就變形為主觀而擺盪而個別的解讀和信念,導致人類一面生活在與其他人的共同物質現實中,一面又活在各自私密的心智世界裡面,於是成為在共同處境中不斷的分歧和衝突的人類現象。

所以同一個人,是怎麼活在兩個世界的呢? 我們其實已經非常習慣這樣的在物質現實世界與想法和情緒的世界裏面來回的擺盪了,簡單的例子是,如我先前說的瞎子摸象,當我摸著一條腿,而另一人摸到的是鼻子,那麼現實的邏輯應當是,怎麼會這樣,你要不要來我這裡摸摸看,或著我去你那看看,同時間也會知道,在我走過去你走過來時,我們需要時間和耐心,因為物質現實就是一個在時空框架裡面的現實,但心智卻總是要求那些超越時空的速度而且無法想到他人在走過來的過程中可能也正在遭遇一些事情,而僅僅以自己的需要為主來要求他人。所以這個例子中一個活在心智現實的人就會變成,我摸的才是大象,你摸的不是,而兩個都如此堅持,卻沒發現對方和自己是一模一樣的處境。

另一個簡單例子是眼前的半杯水,而如果我的身體現實是口渴,我就將它喝下去,體驗我如何在這個動作中支持自己的身體,並感知那份水如何經由我的嘴、口、食道,吞嚥滑入到我的肚子哩,解決我的身體缺水狀態,滋養和維護我的身體。其實我們的物質身體有著極為奇妙和豐盛的感官經驗,但已被我們忽視到幾乎完全感知不到它的地步,有的話就僅只是微乎其微,而我們真的只是將那經驗簡化到當看到那杯水,只是說,阿,怎麼只有半杯!” 這類的心智經驗模式,不是正面就是負面評價,不斷反覆來回,如同機械般。

我們看待我們的外在世界與我們的身體好像是隔著一層霧或薄紗的思想和情緒過濾之後在看的,好像是我們投胎來到人世的時候,先穿上了這層薄紗,然後才穿上我們真正的讓我們成為一個人的衣服,那是我們的身體。所以情況變成,我們要能夠行走在這個現實世界中維持客觀和一致和全面的話,我們必須要試著脫掉這層紗,或者拿掉眼前的過濾鏡,那便是我們的想法和情緒和記憶,那麼我們可以真正的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的物質現實中,而不是當每個人都活在兩個世界的情形中,不斷的在各自的內在裡面衝突,也總是誤解外面的人事物。由這個兩個世界的情形,我們也能夠推知,真正看見和了解自己的工作是必要的,因為那樣我們也才能夠順利活在真實的現實當中享受這個人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