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有行為沒情緒


46 有行為沒情緒



前面說到的是有感覺到情緒感受,卻看不到當中的想法的情形以及可以怎麼去看,現在我們來看看當我們已經行為了出來卻沒有感覺到情緒的情形。哈,這樣說更奇妙了,連前面的想法和情緒都看不見了,只剩下事件刺激和行為反應模式,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裡所謂的行為不僅僅是單純言語行為,雖然表象上似乎只有出現了外在的言行,但其實可以說是一種情緒性行為的表現。各位有沒有遇過這種情形,即我們看到他人的言語行為透露著焦慮或憤怒,但當我們回饋他們要他們放鬆的時候,他們卻回答說,我沒有焦慮/生氣! 但我們似乎就看到了,會覺得只是對方不願意承認。或者他人回饋我們有情緒的時候,自己常會覺得被誤解,因為自己並沒有感覺到情緒,而且認為,我就是這樣子! 這就是我! 不是情緒! 這時我們將要進入心智意識系統的更進階層面的了解。也可以藉此看到,我們其實被這個心智系統控制的層面有多麼地廣泛。

我們已經知道心智/性格模式包含著一些內容成分--情緒/感受、內在對話、畫面/想像、記憶等等,以及行為的層面,但我們可以將這些成分的凸顯度更約分為兩大項,一項是情緒能量,其情緒的顯現較突出,另一個是結構設計,其思想行為的顯現較多。有的人前者的成分重,有的人後者的成分重,例如我們會看到多數女性比較情緒化,但不表示男性比較沒有心智,而是多數男性比較偏心智的結構顯現(所以若男性看來情緒的覺察較遲緩其實真的是能量成分較不明顯),或著每個人對於不同的人事物,會有不同的能量或結構偏向。所以當我們在說心智的時候,由於情緒是比較在自己身體感受裡面較鮮明的,因此比較容易藉此覺察自己的性格模式,但是當某性格模式偏向結構性質時,便不易由情緒來覺察。

另一個情況是,我們的意識系統,除了意識、前意識、無意識的層面之外,還有一些更深層的量子和身體的層面已經被發現但仍在探究之中,同時如我前面所說的,心智的演進過程令我們的心智結構和反應速度更加的緊密和快速,因此過去會在行為之前被看見的情緒和想法逐步產生的過程變得更不益被覺察,故而有我們的情緒行為發生的實在太快來不及介入的情況更多的情形。最後,前面也說過,我們的心智性格有些是來自於先天或遺傳,有些來自於後天的環境養成和自己的創造,若是來自於與生俱來/遺傳的,就比較是會直接的由行為層面就直接的表現出來,不需經由想法帶著情緒然後逐漸產生固定人格的過程。

因此藉由上述簡介的多重原因,我們可以開始了解由思想和行為層面構成的性格模式,它們其實不那麼需要去感覺到情緒,但確實是一些性格模式,而且這些行為模式也是會干擾到自己和他人以及人際關係的,各位可以自己去回顧某些固定的行為,雖然自己內在好像沒有感到很大的困擾,卻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和溝通,也會經常的由他人的抗拒或攻擊或迴避等等言語行為回饋給自己,但若因為自己沒有很大的感覺而不去理睬這些回饋,則可能在生活上持續累積後果,越到後面就越難處理。

現在談到如何處理,其實同樣的,無論是任何的性格/行為模式,都仍然可以使用內省,也就是往自己裡面查看的方式來了解自己,在只有發現行為層面而沒看到情緒的情況中,我們就更要去留意他人所給予的各種回饋,這當中他人的回饋或許也只是他人的誤解或意見,但是自己可以經由對自己的內外的行為和想法的觀察與覺察並察看現實的情境來判斷。你可以由外部看到和聽到自己的言語和肢體行為中,其實顯露著一些情緒成分,成為情緒性的言語和姿態,而如果我們己經對於自己身體內部的情緒能量有了相當的覺察程度的時候,我們也更能夠看到其實在行為的同時間,往往仍然是有著像是某種身體之外的能量在身體的內部藉由各種方式顯現和擾動的。

在書寫的時候,我們便可以藉由描述自己的外在身體語言行為過程,也去試著描述內在的情緒能量現象,然後去看見這些帶有情緒性質的言語行為中所隱含的想法、信念、記憶、畫面等等,接著仍然依據我們對於物質現實的理解和領悟來進行解構。我將在錄影中舉例說明。謝謝閱讀。

留言